诊室里的空椅子:为何要对着一把空椅倾诉?
诊室的某个角落,两把椅子静静相对。患者坐在其中一把上,开始对着空椅倾诉
诊室的某个角落,两把椅子静静相对。患者坐在其中一把上,开始对着空椅倾诉
情绪疗愈室是专门为受情绪困扰(如焦虑、抑郁、压力过大、创伤后情绪波动等)的人群提供心理支持、情绪疏导与修复服务的专业场所,旨在帮助人们缓解情绪痛苦、调整心理状态,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。它既可以是线下实体空间,也能以线上服务形式存在,适配不同人群的需求。
上周和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吃饭,她突然放下筷子,很认真地看着我说:“你有没有发现,很多焦虑和强迫的人,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他们从来不敢‘浪费时间’。”
上周和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吃饭,她突然放下筷子,很认真地看着我说:“你有没有发现,很多焦虑和强迫的人,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他们从来不敢‘浪费时间’。”
原生家庭,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这些年最流行的一个词汇,得益于一些心理学家的努力,人们第一次知道了:「原来父母是可以被质疑的」。
我开始写稿做兼职,撑过了小半年。也很幸运地靠着这段经历,在8个月后,开启了全新的职业生涯。
在我的咨询室里,曾经来过一位年轻人。他刚坐下,就满脸愁容地向我倾诉,说自己心里总是空落落的,好像无论走到哪里,都没办法安定下来,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,四周都是无边无际的水,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岸。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,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,未来又在何方。这种内心的迷
学院为了锻炼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,也为了缓解学校心理咨询师僧多粥少的困境,特设「心理帮扶」项目,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对一帮扶。
走进壹点灵北京门店,前台接待的姑娘带我进入咨询室,窗外的阳光打在柔软的沙发上,一株绿植在墙角茂盛的开放,此时朱老师递过来一杯温水,笑着问“是来采访的殷殷吗?”——这一切像是走进了一个“允许我们卸下防备”的空间,细节的暖意里藏着让人安心的力量。
明明只是发了一条朋友圈,却要斟酌字句、纠结配图,甚至在点下“发送”按钮之后,还要反复刷屏,看别人有没有点赞;
在博主@心理观察者的记录里,深夜两点的手机屏幕还亮着,对话框里是打出来又删掉的情绪化字句,空荡荡的房间内,只剩下压抑的抽泣声和窗外偶尔掠过的车灯。
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,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,旨在人文科普,不传播封建迷信,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。资料来源: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《论语别裁》等南怀瑾先生著作
别让愤怒在心里扎了根,身体比你想象中更诚实,它会默默记下每一次情绪的波动。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跟人争执过后,道理上赢了,可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,胸口发闷,饭也不想吃,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。这不是脆弱,是你的身体在提醒你:你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。我常对来访者说,
走进壹点灵北京门店,前台接待的姑娘带我进入咨询室,窗外的阳光打在柔软的沙发上,一株绿植在墙角茂盛的开放,此时朱老师递过来一杯温水,笑着问“是来采访的殷殷吗?”——这一切像是走进了一个“允许我们卸下防备”的空间,细节的暖意里藏着让人安心的力量。
曾经,我无数次被这类话语击中,甚至怀疑,是不是自己真的太玻璃心了呢?
冲突像个小怪兽,常常在亲密关系、职场沟通等高压情境中横冲直撞。而有的糖丸儿一旦进入冲突状态,眼泪便控制不住,先行涌出,即便内心充满愤怒,或想表达立场。长此以往,不仅被误解为“脆弱”“情绪化”,更使自己在关键场合里丧失了沟通主导权,自己后悔不迭又无可奈何。